托里縣廟爾溝鎮所處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塔城地區北四縣的門戶,是1984年5月建鎮成立的,位于托里縣城以南66千米處,東臨包古圖山區、省道221線貫穿全境,東起塔克公路10千米處,西到129千米道班,兩面環山,全塔城地區北三線主要交通要道。占地面積2 212.13平方千米,草場面積15.33萬公頃,可耕地面積533.33公頃,實際耕種面積246.67萬公頃。鎮轄5個村隊、1個社區。全鎮1 707戶57 92人。其中哈薩克族5 663人,占全鎮人口的98%,漢族221人,占總人口的1.9%,其他少數民族8人,占總人口的0.1%。
【社會經濟發展】 2013年,全鎮實現總產值149 219萬元,同比增長0.12%。國內生產總值73 373萬元,增長1.03%,其中第一產業完成總產值7 169萬元,實現增加值4 124萬元,增長14.78%。第二產業完成總產值135 310萬元,減少1.46%,完成增加值66 433萬元,減少0.3%。其中工業完成增加值62 472萬元,減少4.65%;建筑業完成增加值3 961萬元,增長299%,第三產業完成總產值6 740萬元,增長16.53%,完成增加值2 816萬125萬元,增加值34 139萬元,天盾特種水泥廠實現產值2.1億元,增加值7 272萬元。三產結構比例為5:91:4。全年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歷史新高7 134元,比2012年人均增收1 030元;各村集體經濟收入7.5萬元。
【基層組織建設】 2013年,廟爾溝鎮黨支部8個(不含黨總支1個,掛靠支部2個,臨時黨支部1個),共有黨員200名,其中少數民族黨員184名,占總數的92%。
2013年,全鎮入黨申請人32人,積極分子23人、發展對象16人。發展黨員9名,其中女黨員3名,占新發展黨員的33%,少數民族8人,占新發展黨員的89%,35歲以下6人,牧民6人,大專及以上學歷3人,占新發展黨員33%。按時按月發放三老人員補貼共計83 910元。按時收繳黨費10 949元,強化隊伍建設,對非公企業中的黨員進行摸底調查、加強流動黨員的動態管理;并積極協助指導企業建立黨支部,駐全鎮企業職工達到50人以上的非公企業經請示上級黨委正籌備建立黨支部。組織全鎮黨員認真學習十八大會議精神,由全鎮黨委班子成員,機關,站所、社區干部成員成立宣傳組,并下村隊、進家庭、進牧區,宣講十八大的會議精神及惠民政策,通過邀請縣十八大宣講團、舉辦十八大知識競賽活動,達到了全鎮黨員干部學習十八大精神全覆蓋,組織黨員干部開展以“提升政治覺悟、提升文化層次、提升創業技能、提升服務本領”為主題的基層黨員干部素質提升培訓班,針對雙語能力薄弱的黨員干部,制定了“雙語”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開設晨會“10”分鐘、雙語小黑板、“民漢結對幫學”、“雙語日”和“雙語”交流課,每日下午6:30-7:30開設“雙語”學習課,并針對每月所學內容及時進行雙語考試測評,通過率已達到80%以上。在開展赴基層轉變作風服務群眾活動中,通過及時召開動員會、成立領導小組、廣泛開展宣講、開展矛盾排查、聯系點領導駐點工作等措施,積極營造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氛圍。在清真寺升掛國旗、法律政策進清真寺、婚喪事宜由村黨組織集體主持、基層黨組織考核宗教人士、宗教人士生活補貼和信教群眾各項惠民補貼由基層黨組織發放”等。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013年9月29日,縣人民政府正式批復廟爾溝鎮恰勒蓋牧民定居點成立行政村恰勒尕依村,揭開了全鎮新農村建設的新篇章。建立廟爾溝鎮項目庫,立項的項目有廟爾溝鎮金塔區干部周轉宿舍575萬元,派出所建設100萬元,飲水工程水廠、6千米的主管網、3千米的支管網1 600萬元,恰勒蓋安全飲水工程127萬元。全鎮把實施牧民定居工程作為執政為民、為民辦實事、好事的一項具體舉措,立足鎮情,著眼長遠,科學規劃,的原則,克服種種困難,確保了全鎮實施的125戶牧民定居工程順利完工。為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切實解決各族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廟爾溝鎮黨委班子多次深入村隊,開展調研、走訪活動。黨委得知恰勒尕依村的牧民一直飲用農業灌溉井水、河道水,后立即召開黨委會,組織班子成員前往恰勒尕依村進行實地調研,協調駐村企業捐贈一臺20千伏變電器為村民飲用水井所用,解決了牧民的生產生活用水。該村于1998年就有人定居在此,但一直未通電,鎮黨委把為該村通電工作列到黨委會議重要議事內容,通過多方協調,7月3日,解決恰勒蓋牧民定居點15年的無電歷史。班子各成員駐村工作,針對鎮、村在改革發展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協調自治區轉扶工作組已經為薩爾哈木斯村投入15萬元,為20家特困戶解決了照明和全村移動信號的覆蓋問題,為該村15戶牧民解決養老保險問題并蔣購置200頭生產母羊。努力協調縣委宣傳部、農機局等五部門為薩爾加克村解決安全飲水和特困戶的養老保險等問題。4月,全鎮投入15.5萬元,組織全鎮干部職工和縣轉服組一起,投入挖掘機、鏟車、運輸車等各類工程車輛,為鎮區各族群眾清理生活垃圾800余立方米,投放垃圾箱10處,建設永久性垃圾池6處和新建便民公共廁所1處。
【扶貧幫困工作】 2013年,廟爾溝鎮共發放救災面粉8噸,救濟群眾60戶,240人,救助社會低收入家庭65戶260人。2013年,全鎮共有城市低保62戶163人,共發放城市低保金42.7萬元;農村低保146戶477人,共發放農村低保金55.95萬元。
【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2013年年初,廟爾溝鎮政府調整項目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加強了項目建設申報、實施、管理的工作力度,完善了項目建設的規章制度,并于于4月上報《廟爾溝鎮2013年畜牧業項目計劃表》。在登格克村熱村打15眼大口井,共計70萬元。
【富余勞動力轉移】2013年,廟爾溝鎮農村富余勞動力756人,已經轉移1418人(次),實現勞務增收350 余萬元;對14名大中專畢業生實行了勞務派遣,為其繳納社保,促其穩定就業。開展各類培訓12期共培訓555人(次),完成計劃的109%,。
【文化教育發展】 2013年,全鎮小學入學率100%,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100%;15周歲人口文盲率為0;17周歲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為99%。積極充實科技信息,搭建科技網絡信息服務平臺。組織人員下鄉大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發放科普書籍、電腦設備,拓寬了農牧民群眾的知識面。一年來,在各村辦了養殖教育班、衛生保健與健康班、農民信息化教育班等多個專業,共培訓人員1 022人(次)。搭建農民廣泛參與的平臺。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鎮黨委、政府注重調動各族干部群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讓牧民演、演牧民、讓各族牧民唱主角。每個季度,全鎮都要在各村舉辦了一場牧業大會,賽馬、叼羊、阿肯彈唱、姑娘追、摔跤等項目得到廣大牧民好評。鎮黨委、政府注重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不斷加大對村級文化陣地建設的投入。新建鎮“三室一場”配套建設,對團結社區文明學校即將投入使用。重點還開展了紅色文化“四進校園”活動。圍繞建黨92周年,以弘揚感悟紅色文化為主線,以紅色書籍、紅色歌曲、紅色影片和紅色報告“四進校園”為載體,讓紅色文化浸潤未成年人心田,憶黨情、頌黨恩、跟黨走,促使未成年人在感知紅色歷史脈絡、感悟紅色文化精髓中培育紅色情感,接受熏陶教育,形成學習先輩風范、追求高尚道德的良好風尚。全鎮共舉辦紅色歌曲大家唱活動3次,紅色故事演講2次 。積極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平安建設工作】 2013年,廟爾溝鎮以“抓好綜治促穩定,確保穩定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走“打防結合、預防為主、黨群結合、依靠群眾”的綜合治理方針,順利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年初黨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與各村、站所、學校等領導簽訂2013年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目標責任書。并結合實際,成立了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密切注視,嚴防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活動,深化同邪教組織的斗爭。集中開展了對學校周邊環境和交通的整治,以“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為工作目標,制定了嚴打整治斗爭方案。建立由鎮包村領導和包村機關干部共同組成的轉服工作組,組建鎮民兵應急分隊、專職治安聯防隊、村民兵應急連及十戶聯防義務巡邏隊,明確了各自工作職責。全年廟爾溝鎮派出所共接處警26起,治安案件8起,辦結8起。糾紛調解處理5起、求助服務9起、暴力刑事案件1起。實現了無命案、無販毒、種毒、制毒案件。同時,在開展集中整治等專項行動中,廣泛發放了大量宣傳資料,通過“科技之冬”加大法制教育,舉辦牧民普法教育學習班5期,1 300余人(次)受教育。
【宣傳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設】2013年,廟爾溝鎮黨委中心學習組帶頭開展理論學習,在鎮黨委的帶動下,農村(社區)黨員干部重點學、廣大群眾跟著學,特別是以“十八大會議”、“新疆工作座談會”、縣委十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為重點,使鎮黨委領導班子及黨員干部的理論水平得到較大的提高,思想上更為過硬。加大外宣力度,充分展示廟爾溝鎮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新面貌。全年舉辦“慶元旦迎新春”、“百日文化”、“實現偉大中國夢、慶中秋迎國慶文藝匯演”等各類活動。發放各種宣傳資料4 000余份。全鎮共舉辦觀看愛國主義影片48場。制作各類宣傳橫幅32條,扎實推進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團結社區】 2002年成立居委會,2004年改建成立社區,位于廟爾溝鎮老政府西北側。總面積1.5平方千米,現有職11名,其中2名掛職干部,居民212戶735人。2013年,團結社區以推廣“民情流水線”工程作為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擺上突出位置,納入議事日程,最大限度的協調解決轄區群眾的困難,為群眾提供及時、高效、優質的服務。駐社區單位有鎮政府、衛生院、郵電所、電信所、寄宿制學校、紅山礦業金屬有限責任公司、招金北疆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新牧肉聯廠等12家。